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Image
上大学时对基督教没有什么认识。过圣诞节学校的外教会在宿舍楼前唱歌,我们也相约去教堂过圣诞夜,但只是出于好奇。在信仰上我们是迷惘的一代。曾经喝醉酒时对朋友说在我生命中没有一种让我想起来就热血沸腾的东西。有时会去读哲学书,很喜欢德国诗人诺瓦利斯的一句话: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渴望四处寻找你的家园。 那时的我生活没有目标,对未来也没有打算。凡事不是事到临头就不会去想。看到周围的同学朋友都在做什么我也就跟着去做。英文中有一个词很形象地形容这种心态叫 herd instinct 。 90 年代末来美国攻读化学博士。后来 Lucy 来陪读。 Lucy 是国内医学院毕业,来美国后我要她去申请读计算机硕士,因为听说当时学计算机好找工作,收入也不错。后来又听朋友说化学博士没什么意思,不如早点拿硕士去工作办绿卡再去读 MBA。 于是就放弃读博士,拿了硕士出来工作。找工的过程并不顺利,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个很小的公司。心想就先去工作一阵子,有些经验后再换家大公司。不料才几个月就对这份工作充满厌倦,觉得这不是我以后想做一辈子的职业,我要辞职重新开始。于是决定和 Lucy 一起改行去读计算机硕士。还记得辞职转行的决定是有一天晚上睡不着一拍脑袋就做出来的,那时我做事是何等浮躁冲动,完全不考虑后果。 我和 Lucy 在没有任何奖学金的情况下来到另一所学校读计算机硕士。两人的学费生活费就刷在信用卡上,申请了好多张信用卡才够支付所有费用。我在学校找了一份半时的工作,是开巴士接送残疾人学生。一周工作二十小时,可以减免一部分学费,每月有 300 美金的工资。这 300 美金就是我们除了很少积蓄以外的全部收入。那时我和 Lucy 结婚还不到两年,在经济压力下开始经常吵架,基本上每两三天就吵一次。有一次背着书包要去图书馆看书,走到图书馆门口又吵了起来,一直站在那里吵了一个多小时,书也没看成。 00 年4月一个周五的傍晚,我和 Lucy 正准备出门去吃一个美国教会的免费晚餐。学校校园里有很多基督教组织提供的免费午餐和晚餐,我和 Lucy 是这些免费饭食的常客。结果还没出门又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大约一个小时后已经错过了晚餐时间。 Lucy 气地要给国内的父亲打电话,这是她第一次在吵架时要给她的爸爸打电话。 Lucy 是独女,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好,父亲就像她的精神支柱。结果她打电话没有听到爸爸的声音 ,

卡拉瓦乔和《呼召马太》

卡拉瓦乔算是画家中的一个异类。人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的画和他的犯罪记录。他每次画完了画拿到钱,就去喝酒,喝醉了就打架斗殴。一生中两次醉酒杀人然后逃亡。第一次有人出面帮他摆平。第二次没人帮他了,最后终于被仇家杀死。

让我想起大学时隔壁宿舍一个学生,东北人,是他们系的学霸,拿过最高级别的奖学金。也是喜欢喝酒闹事,有次还去买了把菜刀准备跟人干架,后来把菜刀扔湖里了,为此受到学校处分。我当时奇怪这两种人设怎么融合在一个人身上的。

他还有个天天在一起的东北老乡。那人1米8的个子,长相挺凶,看上去不像是能考上大学的那种学生。后来学校文艺汇演那人竟上去弹钢琴,一曲肖邦还是舒伯特如泣如诉。又让我眼镜碎了一地。

言归正传。写一写卡拉瓦乔的成名作之一《呼召马太》。


马太就是马太福音的作者。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这个故事记载在马太福音九章九节:“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画中最右边的是耶稣,他伸出手来指着马太。耶稣头上的窗户像是一个十字架。一束光从耶稣和窗户之间照下来。 耶稣旁边的人是彼得,扭头看着耶稣,同时也伸出手来指向马太。仿佛是在问耶稣:“夫子,你怎么呼召他这样的烂人?” 马太是个税吏。税吏在当时的名声不好,就像现在的城管。

左边五个人中间的那个是马太,他抬起头来很惊讶地看着耶稣,同时伸出手指指着自己,仿佛在确认:“你是在叫我?”
有人认为卡拉瓦乔没把马太的食指画好。搞不清马太在指谁,像是在指自己,也像是在指旁边低头数钱的年轻人。卡拉瓦乔为啥不画得更清楚一点,让马太指着自己的鼻子。或许卡拉瓦乔故意这样模糊处理。表现马太当时复杂的心态:“你是在呼召我吗?要么换他吧。”

有一次我这幅画的时候,觉得耶稣的手势有些奇怪,好像在哪儿见过。后来想起来了,这个手势和米开朗琪罗《创世纪》里亚当的手势简直一模一样。


想想也有道理,因为耶稣有时也被称为“第二个亚当”或者“末后的亚当”。维基百科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让我很高兴。

人生有一种喜悦来自理解和被理解。狄金森说:”Tell all the truth but tell it slant.” 不管是文学艺术诗歌还是电影,作者不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清楚,直接摔在你脸上。而是创作了,放在那里。等待被人理解。 不是被最多的人理解,而是被同类的人理解。

简单介绍一下耶稣为什么被称为“第二个亚当”。以下有些观点出自艾里克森的《系统神学》。 圣经说每个人都是罪人。这个罪不是指刑事犯罪(crime),而是指达不到神的标准(sin)。人的骄傲贪婪嫉妒都是罪。另外还有原罪。不然的话很难解释“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有罪?”这个问题。

原罪来自亚当。

在物质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灵的世界。包括每个人的灵魂,上帝的灵,天使,撒旦和邪灵。神把亚当看作所有人类灵魂的代表,因为亚当犯罪,所有的人都有了原罪。 你去读创世纪亚当夏娃吃禁果的故事,是夏娃先吃了禁果,然后给亚当吃。按照人类社会的法律规则夏娃应该是“主犯”,亚当是“从犯”。但上帝问责时却先问亚当。圣经说罪由一人入了世界,这人指的是亚当。
有人会抱怨不公平,亚当犯罪和我有什么关系。但这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一定存在。有的小孩一生下来就有艾滋病,这公平吗?是他的错吗? 上帝的公平在于他给人预备一条救赎的路,是通过“第二个亚当”,就是耶稣。

圣经说:“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上帝把耶稣看为所有得到救赎的人的代表,罪被赦免,在永恒里可以和上帝同在。 有人会问上帝为什么不自动把所有人都赦免。这是因为上帝不干涉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爱的基础。对于chatGPT, 谈不上什么爱与被爱。

善恶树在那里,亚当通过自由意志选择是否犯罪吃禁果;生命树(耶稣)也在那里,人也需要通过自由意志来选择是否相信耶稣,得到救赎。

看到上帝整个的计划中有一种对称的美。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于无声处听惊雷 -- 《无依之地》影评